小的时候练琴时,郎朗每隔一段时间,他都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谁弹得最好,他就会记住他的名字,发誓超越。在超越他人的同时,琴技提高了,把琴练好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从郎朗学琴的那天起,爸爸就设计、安排了时间表,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用大半年的收入买了一架星海牌钢琴。爸爸还把整个客厅都腾出来,供郎朗练琴。
……
郎朗说:“我练琴时,会把今天所想的东西包括所有的内容弹进去,把自己融化在其中,这需要非常仔细和投入,完全按照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时的标准在练琴。”他相信,没有勤奋就没有一切!成功的秘诀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体会它,热爱它。
01
朱雅芬老师眼中的郎朗
“天赋加勤奋造就今天的大师”
在启蒙老师朱雅芬看来,郎朗的成功,是勤奋和天赋的结果。
“很多人问我,郎朗全世界地跑,哪有那么多时间练琴?但你们不知道,他在火车上、飞机上,一切的空余时间,都在读谱,然后把它储存在大脑中。”朱雅芬披露天才背后不为人知的辛勤汗水。但她也承认,郎朗在音乐方面是有天赋的。
“他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灵性,这是一般人没有的,他能很快地去了解一个曲子,并能非常自然地表达出来。”说起这位“得意门生”,朱雅芬语气中充满了赞赏:“郎朗还那么年轻,又这么谦虚,凡是大师级人物他都去拜访请教,尤其是最近两年,我看他成长很快。”
“音乐天生长在他心里”
4岁的郎朗开始正式跟着朱老师学钢琴。“像很多同龄小朋友一样,小郎朗非常好动,但一坐到钢琴椅子上,就马上判若两人。”朱老师回忆说,“教郎朗弹琴,我操心很少。”郎朗是个坐得住的孩子,就是弹枯燥的练习曲,他都会上瘾,弹得津津有味。“音乐对郎朗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用不着督促他而且他很快地就接受、吸收。”让朱雅芬印象最深的是,郎朗演奏时总是饱含感情。“就算是在我面前弹练习曲,他都好像在演出,完全忘我,把自己对音乐理解和感情都放在了旋律中。”“只要有人喜欢听,他就喜欢弹。”朱雅芬说,小时候的郎朗就这样爱出“风头”。“其实,是郎朗希望听众和他的音乐共鸣。”每到这个时候,朱老师从不阻止他,而是鼓励他,让他发挥完了,然后再耐心指正。
02
郎朗恩师格拉夫曼:有一定的压力和约束是好事
很多家庭因为钢琴爆发了激烈的亲子矛盾和冲突,贪玩的孩子不愿意练琴,父母于是就不停督促甚至严厉斥责、打骂。这种“虎妈”式的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观念相悖,舆论多有批评,认为是在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然而,如今功成名就的郎朗就是这种严苛教育的成果。
自由宽松和严格管教这两种教育方式,究竟哪个更好呢?
对于中国青年报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郎朗在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授业恩师(回复“柯蒂斯”将获取相关公费留学申请信息)格拉夫曼先生的回答是:“有一定的压力和约束是好的,但很多情况下要因人而异。严厉的教育方式对郎朗是适合的。”
格拉夫曼还回忆起自己童年学琴的经历。因为父亲是著名的小提琴家,所以格拉夫曼3岁就开始学小提琴,父亲认为他没有拉小提琴的天分,于是4岁时让他改学钢琴。“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也经常督促我练琴。比如规定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练琴,3∶05的时候,父亲就会催促我说‘你该练琴了’。”
虽然已经年过八旬,但格拉夫曼现在每天至少还要练琴两个小时,“这只是为了保持一个基本的状态,如果有演出,练琴的时间就会更长。”他说。
记者问他,从4岁开始到现在,80多年天天练琴,会不会觉得很辛苦?
“想弹好钢琴,就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因为自己喜欢,就不会觉得辛苦。” 格拉夫曼回答说,因为喜欢,就能在看似枯燥的反复练习中找到乐趣,比如可以单手弹、双手弹、快弹、慢弹。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这件事本来就是日积月累的投入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铸成的,不论是是否聪明,是否富有,是否有天生的特殊才能,努力了或许收获不是那么多,但是不努力,就肯定没有收获。河南省中专学校联合招生网(www.hnszzxx.com)希望每一位学子,能够学有所长,撑起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河南省中专学校联合招生网(www.hnszzxx.com) 转载
河南省中专学校排名-郑州市中专学校排名-河南省中专学校-郑州市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