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正文

技工教育体系代表着新时代 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先进方向

作者:  浏览次数:0次  时间:2018-01-15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世赛传出捷报之后,以技工院校为主力的中国代表团,在第44届技能大赛上创造了金牌、奖牌和竞赛总分在参赛国排名第一的战绩,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中国代表团,轰动了大江南北,“技能人才”成了线上线下的流行词,技能强市、技能强省成为各地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旋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目标,重要基础就是要建设一支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战略为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向“产教融合”和“培养技能人才”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不断完善在市场化办学条件下日益发育成熟的技工教育体系,以先进的技工教育体系引领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转型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由“学历导向”向“技能导向”转变,推动职业教育方式由“教育教学型”向“产教融合型”快速转型,是新时代赋予技工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促使我国职业教育承担起支撑制造强国的历史责任。
       为什么要发挥技工教育的引领作用呢?这是由技工教育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上的时代先进性,以及技工教育体系市场化发育的鲜明时代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郑州中专学校)

其一,人力资源开发职能特征。技工教育是由技工院校开展的以满足企业一线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的系统性技能学制教育。技工教育显著的技能特点和就业属性,决定了它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以推进就业为宗旨的一种特殊职业技能教育类型,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系统面向的一个最庞大的人力资源群体,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推进就业创业的主阵地,是我国实行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基础性社会化平台。其二,以制造业为主的“二产专业”技能人才开发特征。技工教育是伴随着民族工业和新中国工业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技工教育有史以来就是中国制造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主阵地。 其三,技工教育特定培养对象是后备产业技能工人,培养方向是企业一线岗位技能操作工人,同时,也肩负着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预备军的重要任务。其四,技工教育具有原始性专业知识教学与技能操作培训一体化特征,其教育教学方式源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至今延续和发展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内在规律。其五,技工教育是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以企业生产操作能力为标准的技能教育类型。以上特征充分说明技工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职业教育,更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和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属性,属于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范畴,主要属性显然不是有人所说的“全民终身教育”的混淆概念。如果用技工教育特征和先进性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模式作比较,技工教育就是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特征的现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先进代表。(郑州中专学校)

 我国在新时代要发展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是落实十九大战略部署的关键。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技工院校经过几十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技能人才计划培养供给和市场化办学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特色。一是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明确和精准。技工院校从建立之初,就与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者就业紧密结合,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企业对技能工人的需求为宗旨。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培养四、五级工为主。80年代后技工院校被定性为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学校。90年代以后开始创办高级技工学校,培养高级技工。2002年以后,一些地区针对高技能人才短缺,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严重短缺的状况,相继在高级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技师学院,以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的方式培养技师和预备技师。在市场化办学环境中,逐渐发育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以高级技工学校为骨干,以技工学校为基础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技工院校培养目标非常准确,那就是培养满足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一线技能劳动者,为企业输送中级技工和高技能人才。
       二是技工院校已经发育成为我国技能人才综合培养基地。技工院校已从单一学制教育培养中级技工,扩展为可通过学制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承担企业职工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新生劳动力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社会其他人员技能培训,并承担职业技能鉴定任务的综合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工院校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依托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技工院校已经成为与就业联系最紧密的办学实体。技工院校坚持为就业服务,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办学宗旨,坚持教育培训与生产岗位操作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企业生产和服务业一线的需要培养技能人才。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技工院校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就业率高,深得企业的欢迎和社会广泛认可。
        四是技工院校的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最具有普遍性的办学模式和基本办学制度。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技能人才,使毕业生职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同时,紧贴企业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为企业提供在职职工培训,形成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良性互动机制。
       五是技工院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新型产业大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技工院校招收的学生四分之三来自农村,使这些农村新生劳动力掌握了操作技能,稳定就业,实现由农民向产业技能人才的转变,为产业工人队伍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新生技能劳动者。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精准的概括了技工教育总体特征和技工院校的办学特点。
       我们可以把技工院校几十年市场化办学形成的特点表述为“产教融合,校企双制;技能导向,工学一体;高端引领,多元发展”。技工院校在产教融合上,专业设置与产业规划相互融合、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互融合、学生培养质量与企业技能要求相互融合,做到了“学校落地、专业落地、人才落地、贡献落地”,对区域产业、企业发挥出了精准的支撑作用。技工院校的校企合作基本办学制度,促使学校与企业形成了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形成校企“双制”培养模式。技工院校是以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学制教育,专门培养企业一线工人操作技能。在教育教学上,采取“先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了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在具体教学中,以提取企业工作任务为内容,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形成了“工学一体”模式。三是技工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不仅突出培养技师、预备技师、高级工等高技能人才的增量培养,而且承担了企业高级教师、技师等技能提升的高技能人才存量培训。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同建立技能竞赛机制,培养遴选世界技能精英和大国工匠。技工教育的多元化办学内涵丰富,不仅开展高中后、初中后毕业生非学历职业技能教育,而且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社会化公共实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
       从技工院校的办学特点上看,它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国民教育学校,更是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化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2018年,是技工教育诞生150周年,技工教育比产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向农村和农业的职业技术教育整整早了100多年。我国第一所城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1995年由河北省邢台市创办、全市人民集资兴建的“邢台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后于2001年并入邢台技师学院。中国第一所产教融合模式的技工学校,始建于1868年2月17日,是清廷船政大臣沈葆桢在福建船政系统专门为培养造船修船的技术工人而开设的。分为艺徒学堂和匠首学堂,学制为三年。艺徒学堂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优秀毕业生则升入匠首学堂,培养成高级技工和技师。匠首学堂,类似于今天的技师学院。建国初期,劳动部门为解决失业青年就业问题,支撑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在学习借鉴前苏联技工学校模式的基础上,创办了培养企业技术工人的学校,逐步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工学校。

 “文革”时期,技工学校的发展曾一度受到削弱。1977年12月,技工学校开始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技工学校达4500多所,在校生达到190多万人,成为技工学校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但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技工学校的发展曾一度跌入低谷。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技工教育,技工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期。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26所,在校生人数近320余万人。其中企业办学507所,行业办学490所,地方人社部门办学863所,国务院部委办学25所,民办582所,含国有股份的股份制办学49所,其他行业10所。技工教育是产教融合的产物,技工院校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制度。从行业、企业办学数量和结构上看,技工教育从诞生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特色,并且形成一个支撑产业和促进就业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完整体系。技工教育体系在国民经济各个发展时期都发挥了特定的重大历史作用,担负起了支撑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特定历史使命。一是技工教育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就支撑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国有骨干企业;二是技工教育作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的主要基地,为国家工业化发展输送了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独立支撑了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骨干企业发展;三是技工教育支撑了市场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四是技工教育承担了亿万次农民工培训,支撑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五是技工教育也同样支撑着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从技工教育的产教融合的历史积淀和历史作用上不难看出,技工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的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属性和就业属性,也决定了只有以技能为导向的技工教育,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主力军。
         新时代赋予了技工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要求“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中共中央《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师学院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科学论断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新时代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行动指南。一是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属性是国民教育,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应该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转型发展目标,以推进就业创业为办学导向,融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统筹发展;二是指明了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建设制造强国既是民族选择也是复兴之路,而支撑这条路的“路基”是亿万技能人才。三是指明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而这条特色道路的关键,是政府主导校企之间形成一个技能人才培养和经济利益共同体,形成“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和“工学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收到与德国“双元制”异曲同工的效果。同时,这条以“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恰恰是中国技工教育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发展道路。因此,只有在市场化办学条件下,日益发育成熟的技工教育体系才能代表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先进方向。由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技工教育引领职业教育向产教融合转型发展,必然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快车道”。我们深入研究技工教育特征和技工院校办学特点,不断完善在市场化办学条件下日益发育成熟的技工教育体系,牢牢把握支撑制造强国的新时代历史使命,对落实好党的十九大关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加快产教融合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当前,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技工教育体系建设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发挥技工教育在推进就业创业、建设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和技能人才开发上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制造强国和民族复兴目标发挥出更大作用



本文来源:河南幼师学校网https://www.hnszyzs.com/
本文标题:技工教育体系代表着新时代 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先进方向
本文地址:https://www.hnszyzs.com/news/201801/news688.html
在线报名
快速报名 会有招生老师与您确认信息
专    业: *
姓    名: *
电    话:
手    机: *
地    址:
身份证号:
 

河南达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0371-60255699 豫ICP备2021017048号
微信二维码